用智慧水务解决震后水危机防御,让治水变智水

发布时间:2025-03-27

智慧水务引领未来

图片


图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3月26日1时21分,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位于廊坊市永清县韩村镇西北2公里、廊坊市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东南6公里、廊坊市永清县曹家务乡东8公里。经了解,廊坊市永清、固安、霸州、安次、广阳等县(市、区)有震感,通信、供电、交通道路状况正常,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报告。目前,廊坊市应急管理局已派出现场工作人员赶往震中区域了解情况,有新情况及时续报。
面对地震这种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水利与应急管理系统的协同创新正在一点点完善。从都江堰到三峡工程,从人工巡检到智能感知,中国防灾体系正朝着"可感知、会思考、自适应"的方向进化。这种进化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对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当灾害预警时间从分钟级提升到秒级,当供水恢复从数日缩短到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应急效率的提升,更是文明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智慧应答。

图片

01

灾后黄金72小时应急响应

在绵阳市北川县的震后应急处置中,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智慧水利平台,实时调取水库水位、浸润线等关键数据,结合地质构造模型预判风险点。这种"数字孪生+专家研判"模式,使九甸峡水库渗漏险情在萌芽阶段即被发现处置。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立即启动灾害链阻断机制。水利专家团队携带三维激光扫描仪、渗压监测仪等设备,2小时内抵达震中区域,对大型水库坝体进行毫米级位移监测。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联动,12小时内完成震区78座水库的初步安全评估。

针对供水管网破裂问题,水利部门启动移动式净水车组,36小时内在受灾最重的3个乡镇建成临时供水点。应急管理部同步调配200台应急送水车,构建起"定点供给+流动配送"的供水网络,保障12万受灾群众基本用水需求。
图片
图片

02

 韧性水利系统重构

灾后重建引入"弹性基础设施"理念,青川县东河口堰塞湖整治工程采用阶梯式消能结构,抗震设防等级提升至IX度。供水管网全面升级为球墨铸铁管+智能漏损监测系统,关键节点加装液压减震装置。
智慧水务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都平原水利物联网已部署10万个监测终端,具备震后30秒自动生成设施损毁报告的能力。AI预警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历史震例,可预判90%以上的管网脆弱点。
图片


图片
在体制机制层面,31个省级行政区已建立平灾结合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水利、应急、气象部门数据实时共享。定期开展的"防汛抗震"双盲演练,有效提升了多部门协同处置能力。
图片


中泽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泽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 我要参展
  • 我要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