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政府同意,3月5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式印发《北京市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要点》明确提出2024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指导,坚决落实国家防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最新修订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为抓手,突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依法、科学、高效、有序做好水旱灾害的防范处置,持续提升“四个服务”的防汛抗旱安全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防汛抗旱安全保障。
2024年防汛抗旱重点工作任务
共6个方面31项内容
↓↓↓
各防汛专项分指、各区防指要落实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防汛减灾发展规划》《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北京市规划》《关于进一步提升防汛综合应对能力和灾后重建水平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水务、住房、交通、农业农村和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规划,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全面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根据《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相关要求,上汛前各区、各部门完成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军队、市、区等抢险队伍完成抢险预案修订;各重点防汛部位完成各自预案修订。健全京津冀毗邻区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灾情速报、应急物资协同调拨等工作机制。市气象部门发展高影响天气三维立体监测。汛前,水务部门修复漫水河、雁翅、三家店、清水水文站等127处水文监测设施。应急部门加强无人机配备,推进无人机临时起降点布局和物资空投点选址,统筹推进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和村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等自防自救力量建设和技能训练。相关区要在汛前修复完成影响2024年安全度汛的水毁工程,推进集道路、供电、供水、通信保障于一体的高韧性节点建设,灾害高发地区乡镇配置卫星电话,无线电台及配套的应急电源,重点行政村、部分社区和特殊点位配置卫星电话、北斗短报文终端及配套的应急电源,在全市重点下凹桥桥下安装水位计,桥边安装气象站,实时感知积水、降雨等要素。各级政府要在汛前落实各级防汛责任,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汛前完成防汛抗旱物资补充,汛前落实各级防汛抢险队伍并开展演练。推进水利工程、城镇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市政基础设施、在建工程、旅游景区等7类防汛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贯彻实施,在全市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滚动开展道路和下凹式立交桥等区域的积水点治理,汛前指导完成全市山区重点险村防汛避险转移演练。3至5月气象部门完成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分析,6月提供主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产品。开展洪水、城市积水内涝、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加快市、区两级应急广播建设,强化极端暴雨联合指挥调度,发挥“雨情、实情、舆情、民情”四个指挥棒的作用,综合运用“12345”热线,强化对全市汛情险情指挥调度,及时开展应急救助,保障应急期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高标准做好值班值守,进入汛期,各级政府在保障防汛指挥机构人员满编在岗的基础上,可采取应急措施充实一线防汛值守力量,坚持汛情信息“零报告”制度。市防指各成员单位汛前组织多层级、多范围业务培训,按照新修订的预案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按照“平急两用”原则,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至少规划建设1个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覆盖人口规模,明确不同种类和等级突发事件情景下物资设施配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村(社区)两委、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吸纳社区(村)干部、民警、“双报到”在职党员、民兵、物业、楼门长、网格员以及志愿者等,充实基层应急响应常备力量,广泛开展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
来源:智慧水利和智慧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