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总结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津南八里台“5·31”地面沉降应对工作经验,查找问题短板,研究改进提升措施,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1月以来,天津市应急局分管负责同志分别组织各涉农区应急局和市水务局等重点部门,分片分部门召开全市防汛、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应对工作总结推动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天津市先后发生津南八里台“5·31”地面沉降突发事件和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地质、防汛等自然灾害形势异常严峻。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昼夜奋战,成功防范应对了地质突发事件和特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取得了全面胜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会议从工程体系、指挥体系、预案体系、物资体系、队伍体系等方面总结交流分享了今年洪水应对和地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梳理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意见。
会议强调,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等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责任重大。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牢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制定改进提升举措,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为明年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进一步推进工程治理。充分发挥市防办职能作用,推动水务部门多方争取资金,加快防洪工程治理,构建以河道堤防为基础、大型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深化京津冀三地应急救援协同机制,加强应急资源信息共享交流、重要情况通报会商和应急力量联演联训,提高海河流域联防联控和应急指挥能力。三是进一步健全预案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全面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地震、地质应急预案,健全预警响应、联合值守、指挥调度、抢险救援等工作机制,形成“防、抗、救”无缝衔接的预案体系。四是进一步提升信息统筹能力。结合“一张图”建设,全面整合监测监视站网和风险点信息,强化预警预报对受影响人群和重要基础设施风险研判,为精准调度、科学布防提供有力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