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内涝治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长期以来,内涝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80多座城市受内涝影响。一场内涝不仅会造成人民出行困难,还可能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021年,包括我市在内的河南多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它所造成的严重城市内涝使我们再次深刻意识到内涝治理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必须全面提升我们的相关治理水平。


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而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内涝成因复杂,不仅有气候、地势等自然因素,也有基建老化、低级、规划不足等现实原因。城市内涝问题一直以来就存在,但是问题并不突出。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化提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不相适应的矛盾城市扩张与自然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致使内涝问题越发突出,叠叠相因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我市而言,除了旧城区例如人民公园、三角湖公园,铁路道口等常内涝区(点)外,新城区东区东部、东南部例如富泉街、职业技术学院、高速路桥通道、涵洞、小区地下车库等成为重要内涝区(点)。


城市化是大势所趋,而城市内涝问题也应该愈发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做出思想的大转变,形成新的城市发展理念。首先,由将城市作为钢筋混凝土丛林一般的无机生命体转变为将之作为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而延伸出的有机生命体。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人与城市和谐共生,这样才会在行动中切实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由原来只重视建设而轻视内涝治理转变为两者兼重。我们不能只算短期的“成本账”,更要算长期的“发展账”。要看到治理内涝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城市的发展要由单纯的“扩摊子”、“扩面积”这样的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进行提质升级改造,进而实现城市能级提升的新思路,真正将全面提升内涝治理水平视为一个城市治理高水平的综合体现。客观来讲,目前我市整个内涝治理情况与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还存在差距,还有进一步的巨大提升空间。除了制定详细发展建设规划、合理化组建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队伍这些大的方面外,现就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内涝治理水平,提出以下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内涝综合监控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平台用于提升城市内涝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安全管理与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平台系统主要实现重点区(点)、易涝区(点)的监测网点覆盖,具体包括:河湖水库水位分段监测、低洼路段积水监测、隧道涵洞积水监测、桥梁桥洞积水监测、窨井液位监测、地下停车场积水监测、旅游景区液位监测、住宅小区液位监测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提高决策能力和效率,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应急避难、应急求救提供保障。包括实时采集城市易涝区(点)的积水深度信息,并利用无线网络将信息传到平台,进而官方发布。对内涝积水监测的数据库还可以为以后调用为区(点)项目建设提供相关建设意见和数据支持。这需要投入安装必要的一系列水环境治理监测设备,实现高效系统运作。内涝影响与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应加强预警监测、完善应急预案,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做到平急结合,日常就要加强风险点位隐患排查、防汛救援各部门数据共享、防涝应急演练等工作。一旦出现险情,能够第一时间预置力量、形成合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统筹建设更大型的管网系统和防洪排涝体系。过去城市大都采用雨污合流的地下排水系统,现在要大力推进网雨污分流工程,全面消除雨污合流制市政排水管网。对排水不畅、排水管网难以改造的区(点),应建设或改造排涝泵站,提升涝水强排能力。排涝泵站应设置双回路电源或备用电源,保证安全稳定运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也应该紧跟国家规范标准而不断更新和同步提高。


第三,在城市增加内涝应急调蓄措施。城市制定规划和重要项目方案时应系统查明城市地质条件、地质环境问题,对内涝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重视地面自然调蓄空间、地下雨水管(渠)道、大型地下调蓄设施等地面、地下防灾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合理有序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形成点状、线状、网络状的地下防灾备灾空间,加强对地下空间出入口、通风口等脆弱部位的改造升级,可逐步建立深层输水管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并在易内涝区(点)将附近的学校操场、公园等设施做暂时调蓄储存内涝洪水的设计(事后用泵抽排)。此外,还要加强城市排水管网日常管理,确保雨水口、检查井、排水管道不堵塞,关键时刻可正常发挥作用。


第四,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教育需要加强。政府应该对内涝保持高度重视,能及时发出预警,并提供应急避难场所,例机关单位、学校等,并对拒不提供避难的单位进行事后追责。平时多发放适用的应急手册,多进行全体市民的应急教育,开展应急培训。


治理内涝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发力补齐治理短板,把民生实事办出更大成效,将有利于我市顺利圆满完成“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的目标,使我市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更具活力,更加出彩。(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赵之中)

来源:安阳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15316896023


中泽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泽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 我要参展
  • 我要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