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城市内涝与交通信号灯联动系统成功预警

发布时间:2022-06-24

      6月22日晚上11点左右,一场大暴雨打破了中心城区的宁静,也牵动了相关部门的神经。

沙坪坝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副主任张在林一到雨天心里就不踏实,“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雨量就超过了20毫米,降水如此多我和同事放心不下,立即赶赴辖区各大易涝点。”

      张在林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3点47分沙坪坝区南开下穿道开始出现积水。正在附近巡逻的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赵福成也和同事赶了过来。“南开下穿道位于三峡广场附近,车流量大,积水过多会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

      积水超限红灯亮,23日凌晨0点7 分,下穿道水位超过30cm。“也就一分钟的时间,水位突破了警戒线,前一分钟积水只有20cm左右。”张在林当时还是吓了一跳,后来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

      ▲2022年6月23日凌晨在手机上实时查询积水水位。 受访单位供图

原来,在相关人员赶到之前,沙坪坝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已提前发出预警,下穿道前面的红灯自动亮起,屏幕上也显示了实时的积水深度,车辆全部绕行。

当时路过的货车司机杜路华对当时的情况印象颇深,“看到红灯后,路过的小轿车都选择了掉头,我站在下穿道外面看了下,积水大概要没过货车半个车轮。”杜路华感到幸运,如果没有红灯提前警示,贸然进入下穿道发动机很可能会进水。

      ▲沙坪坝区南开下穿道前,设置的LED屏和红绿灯与地下隧道水位探测装置关联,水位过高会提醒经过车辆禁止驶入。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降雨不停歇,凌晨41分积水深度达到了81cm。“这是当天最高的水位,大概凌晨1点时候降雨转小渐渐停下来,我们也开展了排水工作。”张在林和同事打开了下穿道的水篦子,清淘里面的杂物,大约半个小时疏通了进水口。

       提前预警赢得现场处置时间“多亏了沙坪坝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预警,让车辆不再进入下穿道,大大降低了排水的难度。”张在林表示。

赵福成也有同感,“红绿灯自动接受到预警信息,警示行驶车辆不再进入,为交警现场处置赢得了时间,避免了大面积的拥堵。”

      ▲2022年6月23日凌晨在沙坪坝区南开下穿道测量的积水水位。 受访单位供图

      凌晨1点37分,经过现场人员及时排水处理,积水位回落至13cm,交通恢复正常。这是沙坪坝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今年5月底启用以来,首次成功预警。

预警联动系统首战告捷的“秘密”沙坪坝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是全市,也是全国首个内涝点水位监测信息与交通信号实时联动的系统。

      ▲在手机上实时查询积水水位。 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为了应对短时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从而引起的交通堵塞、行人安全等问题,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减灾办)统筹协调住建、交巡警等部门,打造了以智慧城市平台为基础的沙坪坝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

      沙坪坝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的研发人员之一,重庆科技学院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罗文文博士揭示了该系统首战告捷的“秘密”。罗文文介绍说,该系统有三个模块。首先是数据采集模块,下穿道积水点最低处安装了电子水尺,自动采集积水数据,实现高精度实时监测;其次是分析模块,通过对当前积水深度与降雨信息的综合研判,形成预警信息;第三是信息推送模块,预警信息推送到下穿道前的红绿灯和屏幕,罗文文告诉记者,当电子水尺监测到超过15cm积水深度时,黄色信号灯亮起,屏幕显示减速慢行;当电子水尺监测到超过30cm积水深度时,红色信号灯亮起,屏幕显示禁止通行。

      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充分体现了我市从灾害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的源头治理思想,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新时期防灾减灾理念。下一步,中心城区将大力推广该系统,避免出现去年郑州“720暴雨”京广北路隧道车辆被困的险情。

来源:重庆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电话:15316896023


中泽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泽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 我要参展
  • 我要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