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祥德路)内涝点整治,武德路排洪整治,城东中心区道路、老三环路(含东盛路)、站前路、新城和樾北路、狮山二路5条路海绵化改造……6月15日,经海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代表以票决方式决定,海丰县城这7处内涝积水点的整治被列入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为海丰县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内涝积水点有望彻底消除。
针对问题,“一点一策”系统化消除内涝
据项目实施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丰县城区这7处内涝积水点,主要原因是地势低洼、排水管网管径偏小雨水口布置不合理或堵塞,导致收水能力不足引起地面积水、排水设施缺乏养护,堵塞严重、合流渠箱末端设固定堰截污,雨水排放和污染收集矛盾突出等原因造成。
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方将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一点一策”消除内涝,工程措施包括拓宽河道、加大排涝泵站、增设强排泵站、城市更新调整竖向、增加调蓄空间、增大管径、增加雨水口、泵站扩容等方式;管理措施则包括加强日常清疏养护、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应急除险等方式。
除内涝点整治外,“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还包括水环境和水安全综合治理两个方面,此外,在水生态和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尽量使水生态和景观发挥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作用,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投入1.2亿元,第一期已完成招标
据海丰县住建局副局长余东林介绍,按照计划,2022年,海丰县“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计划投入1.2亿元。
该项目的具体工程包括:第一期建设镇区污水管线24.92公里,一体化污水泵站3座;第二期建设海丽大道污水主干管工程、城区管线非开挖修复工程、城西(祥德路)内涝点整治工程、武德路排洪整治工程,新建排水主干管渠约6.5公里,修复管线缺陷点约2000个;第三期建设城东中心区道路海绵化改造项目,老三环路(含东盛路)、站前路、新城和樾北路、狮山二路共计海绵化改造道路长度5.21公里、新建和改造雨污水管道5.91公里,龙津河跨河桥(老三环路连接公园中路跨河桥)1座(桥长220米、宽40米)。
该工程项目进展如何?余东林介绍,该项目采用分批建设,第一期为海丰县城东部中心区域内涝及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招标,主要完成城东市政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第二期建设项目正在招标中,计划整治祥德路内涝点一处、消除武德路排洪沟黑臭水体一条、新建污水主干管一条以及城区排水管线缺陷修复。接下来,海丰住建局将继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内涝点整治、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及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项目,进一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同时,通过不断探索、系统梳理,总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丰路径”,全面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记者】郭杨阳 南小渭
【通讯员】蔡佳铭 黄素敏 叶崇渠
【作者】 郭杨阳;南小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电话:15316896023